
12月6日,沈阳市上演了一幕温馨场景。在该市浑南区满堂街道南三家子村,一场送书下乡活动成功举行,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事件不仅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在辽宁省范围内引起了共鸣,其重要性体现在对农村文化建设和知识普及的推动作用。
送书下乡活动开启
12月6日,沈阳市在浑南区满堂街道南三家子村开展了“书香沈阳、润心泽行”的送书下乡活动。此次活动由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联合主办,沈阳市图书馆负责执行。活动选址于南三家子村,这是一个偏远但充满希望的区域。捐赠的书籍以党史党建类为主,共计200余册,这一数量对于充实村子的图书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该活动体现了城市相关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扶持。城市具备较为丰富的文化资产,而农村往往遭遇资源短缺的难题。通过将书籍送往农村,有助于减少城乡间的资源差距,并为农村居民带来更优质的成长与学习条件。
党史党建书籍的价值
此次捐赠的红色党史党建书籍在党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书籍详实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由弱至强、由小至大的成长轨迹。它们记录了新中国成立的曲折历程。通过这些书籍的捐赠,村民们能够深入回顾往昔的艰难岁月。书中呈现的众多历史事件展现了先辈们的辛勤努力,激发了全体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斗志。
这些书籍对广大干部群众而言,承载着深远的教育价值。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力量的源泉。在干部日常工作中,面对诸多挑战,书籍中的精神力量能够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而对于群众来说,阅读这些书籍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国家发展的基础,从而提高整体的思想觉悟。
村民于春娟的感悟
于春娟在谈论书籍捐赠活动时,情感深沉。她回忆起,自幼便对革命前辈的无私奉献充满敬意。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情感逐渐被生活琐事所掩盖。然而,当她翻阅这些新到的书籍时,书中的历史影像直击她的内心。这一简单的阅读过程,让她再次体会到了党的伟大,以及党坚守初心的不易。她表示,这不仅加深了她对党的认识,也坚定了她的信仰,并提升了她服务民众的意识。这种感受并非仅限于于春娟一人,或许也是众多村民的共同心声。通过这些书籍,村民们深入了解了党,也在平凡生活中重新找到了奋斗的动力。
街道书记的感谢

宋海宇,满堂街道党工委书记,对市图书馆的图书捐赠表示了衷心的感激。他深刻认识到这一举措的正面效应。此次捐赠活动,为农村居民增添了丰富的业余生活内容。在娱乐选择有限的情况下,阅读书籍成为了一种高尚且有益的休闲活动,有助于村民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
此举有效促进了全民阅读风气,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多阅读优质书籍的机会。市图书馆此次捐赠的图书种类丰富,数量庞大。首批超过600册图书已上架,后续书籍也将得到妥善整理并陆续上架。这些图书将使村民在办理事务时能够便捷地查阅,进而使农家书屋成为村民获取精神滋养的重要场所。
街道的阅读相关举措
街道认识到图书捐赠的显著意义,随即采取了行动。他们推动辖区内的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举办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此举旨在从街道层面提供支持,以培育一种日常化、普及化的阅读风气。
常态化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助于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以图书为中心的文化传播方式,不仅契合了当前农村的发展需要,而且能够不知不觉地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使阅读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形成统一的整体。
活动的长远意义
从长远视角分析,此类将书籍送往乡村的活动,有助于持续向农村输送文化知识,并逐步改善农村文化相对匮乏的状况。单本图书或许不足以彻底改变一个村庄,然而,大量书籍在长期影响下,能够根本性地重塑一个村庄的文化面貌。
此举措对村民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素质提高后,村庄治理和发展的进程亦得到促进。通过这种正向循环,城乡差距得以缩小,文化及其他社会层面均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进步。此外,该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树立了典范,激发了更多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的积极性。
各位读者,请问您所在的区域是否开展了送书进农村的活动?若有此类活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相关信息。此外,也恳请大家对本文给予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