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气温的下降,取暖设备成为众多人的必需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提供温暖的产品背后潜藏着诸多安全隐患,这一现象亟需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暖宝宝烫伤事件引人警醒
一周前,王女士因降温天气在孩子入睡时采用了热水袋。然而,次日清晨,孩子腿部不幸遭受严重烫伤。检查结果显示,烫伤部位皮肤干燥且硬化,确定为低温烫伤引发的三级深度伤害。这一事故向所有使用取暖设备家庭发出了警示,提醒一个疏忽可能给家人带来严重伤害。此类烫伤事件的发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取暖设备的安全使用方法。
众多取暖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暖宝宝和热敷垫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烫伤,其风险与热水袋相似。消防部门进行的试验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在试验中使用了暖宝宝、电热敷贴、热水袋和暖手宝等,进行温度测试。在常规测试中,温度就已偏高;若将产品折叠并加热20分钟,温度更是攀升至76℃。此外,热水袋和暖手宝等产品在测试一段时间后,表面温度普遍超过或接近50℃。如此高温若长时间接触皮肤,极易引发低温烫伤。
消防人员的提醒
商美成副站长在阜阳市颍州区西湖大道消防救援站指出,取暖产品需正确使用。暖宝宝不宜直接接触儿童娇嫩的皮肤,应避免使用;暖手宝不宜置于被窝内。同时,加热产品夜间不宜长时间通电,以免低温烫伤或引发火灾。冬季电热毯等加热产品使用频繁,持续通电升温存在安全隐患,低温烫伤严重时可能引发火灾,需引起重视。
家庭中普遍可见的取暖器具,其取暖作用常被重视,然而,与之相关的潜在风险却常被忽视。若对这类警示不够重视,类似烫伤事件及火灾风险将可能持续上升。
居民取暖误区众多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居民在取暖器使用上存在诸多误解。例如,一些居民将通电取暖器的新功能误解为仅限于供暖。他们用电热毯烘干袜子、用“小太阳”烤衣物等行为相当普遍。实验人员对此进行了测试,将两件材质相同的衣物分别放置在距离取暖器20厘米和50厘米的位置,并通过热成像仪观察升温情况。结果表明,在20厘米的距离,使用者有可能会受到烫伤。
在后续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毛巾覆盖在取暖器之上。经过三分钟,热成像仪记录到毛巾温度升至400摄氏度以上。随后,毛巾迅速起火,火星四溅。这一现象暴露了居民在使用取暖器时普遍存在的知识不足,他们常常盲目尝试危险操作,并未认识到潜在的重大风险。
取暖器使用常见的错误认知
章彬彬,国网安徽电科院电力火灾防护实验室的主管,强调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人们普遍认为短暂离开使用电取暖器是安全的。然而,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即便是短暂的离开,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可能非常严重。比如,水滴接触到电取暖器的导电部分可能导致电气线路故障,进而可能引发火灾。此外,许多取暖器长时间运行时温度极高,本身就潜藏许多安全隐患。这种错误的观念只会让使用者面临更大的危险。
在家庭安装取暖设备的过程中,许多人常忽视查阅使用手册或充分认识设备潜在风险。这种疏忽大意的行为,是否亟需得到纠正?
危险的取暖器食品烘烤行为
令人忧虑的是,部分网民将取暖器用于高温烤制食物。实验中,工业油脂接触加热元件后迅速着火。此行为极其危险。取暖器旨在供暖,非烹饪工具。加热元件温度异常高,且取暖器周围环境不满足食品安全标准,导致烤制食物卫生堪忧,且极易导致火灾等意外。令人费解的是,为何仍有网友冒险尝试这种行为?
取暖设施本应提供舒适,但不当操作却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各位读者,您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不安全取暖经历?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心得,同时,请点赞和转发此篇文章,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些风险。
安全取暖刻不容缓
冬季寒冷,取暖不可或缺,然而,必须意识到取暖设备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个人和家庭层面,需对孩子和老人进行特别关照,以防他们因缺乏了解而误操作。社区亦应举办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居民对取暖设备安全的认知。只有大家共同关注,取暖才能既温馨又安全。健康过冬是众望所归,确保取暖安全,是每个人都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