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大高速塌方灾害真相曝光!52人遇难,背后原因令人

2025-01-23 09:59:42来源:北方时空

高速路段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调查结果已对外发布。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对滑坡原因进行了全面阐述。

灾害调查公布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于22日公布《梅大高速茶阳路段“5·1”塌方灾害调查评估报告》。该报告由专责小组编制,详尽分析了灾害成因,并确认其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特别严重塌方事件。报告的公布,使公众得以掌握此次塌方灾害的详细情况。

报告发布经过严谨而周密的流程,多个部门精心指导,专家团队全面投入,从而保障了报告的顺利完成。该报告旨在全面呈现灾害情况,向遇难者家属及公众提供清晰的信息和解释。

灾害基本情况

2024年5月1日凌晨,梅大高速东延线在K11+900至K11+950区间遭遇塌方。此路段东侧路基出现坍塌,导致23辆车坠落。事故导致52人遇难,30人受伤,给众多家庭带来了深重悲痛。

凌晨时分,灾害突然发生,周围环境光线昏暗,且伴有零星小雨。这种恶劣的天气状况显著影响了能见度。当天凌晨,车流量异常增多,这一现象使得事故的严重性进一步加剧。

前期降水分析

广东省在灾害发生前遭遇了多轮强降雨,全省平均降雨量已突破同期历史最高值。2024年4月,降雨活动异常密集。灾害发生地的梅林气象站当月降雨量高达740.5毫米,创下了自2021年1月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月降雨量。

大埔站与灾害发生地相距约15.9公里。该站当月降水量高达628.2毫米,是同期历史数据的3.75倍,更是往年汛期月均雨量的3.34倍。同时,这一降水量刷新了自1957年建站以来的最大月雨量纪录。持续的强降雨天气,为此次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风险隐患。

灾害成因认定

调查数据表明,此次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山体滑坡事件,是由连续多日的降雨以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事故发生的地点位于一个“倒三角形”形沟谷地貌的斜坡路堤上。由于降雨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积水增多,各种力量不断累积并逐渐增强。

堤坝底部及基础部分因长期浸泡而出现软化现象,这导致了其剪切强度的降低。这一变化进而引发了堤坝中下部及护脚墙的突然滑动和形变。紧接着,上部填土出现坍塌,造成了严重的塌方事故。同时,凌晨时段的低能见度以及高交通流量等不利条件,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损失。

全链条深度调查

调查评估团队对梅大高速公路茶阳路段项目进行了全面审查,审查内容涉及地质勘探、项目规划、施工建设、监督管理、质量检验、运营管理和维护保养等所有阶段。他们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研究,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回顾和深入分析。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细致地揭示潜在风险,确保不遗漏任何细节,目标是防止类似灾害再次发生。

后续处理安排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建设的机构及其相关部门的公职人员在执行职务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相关线索已转交给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处理。针对参建单位和个人的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厉的查处。

该举措展现了严厉的责任追究立场,向公众明确表示将对灾害相关责任进行追责,此举有效提升了公众的满意度。

此次灾害事件提醒我们关注,针对这类道路,在连续降雨时,应考虑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我们热切期待您的见解和讨论。同时,欢迎您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