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预警!你的家乡安全吗?

2025-01-02 16:39:45来源:北方时空

2025年1月2日,中新网报道,应急管理部联合多个部门对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会商和评估。此次研判涉及多个地区和多种类型的灾害风险,直接关系到公众的日常生活安全,因此成为公众关注的中心议题。

低温冷冻和雪灾风险

我国部分区域在1月份面临低温冷冻和雪灾的威胁。以内蒙古东部等地区为例,1月份的降水量比往年同期有所增加,加之冷空气的作用,可能导致阶段性低温雨雪灾害,电网覆冰的风险也随之上升。比如,2024年冬季,某相似地区就因大雪造成了电力设施损坏,影响了居民生活。目前,黄河上游的宁蒙河段正处于稳定的封冻状态,冰情稳定,这是该区域当前较为理想的状态。从公众的角度来看,居住在风险区域的居民应当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并备好保暖用品。

数据显示,1月份部分区域冷空气活动增多,其中含水量较高的冷空气对低温冷冻及雪灾的影响不容忽视。相关部门需在这些区域设立监测点,强化数据搜集,确保能够及时发出预警,维护民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森林草原火灾风险

2025年1月,某些区域面临较高的森林火灾风险。例如,浙江南部等地火灾风险较高,福建南部等局部地区风险尤为显著。回顾历史,福建某些地区在冬季因干燥气候和人为疏忽导致过森林火灾,导致大量森林受损,给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带来严重损失。与此同时,全国大部分草原火灾风险较低。因此,相关地区需加强森林巡查,并严格禁止火种进入森林区域。

林业部门需强化对高危险区域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确保居民充分认识到森林火灾的严重后果。例如,在部分山区,地方政府可采取设立防火标志、运用流动宣传车辆等手段,增强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

海洋灾害风险

我国近海海域在1月份面临严峻局势。预计将经历4至5次灾害性海浪事件,主要由冷空气和温带气旋等天气因素导致。历史上,类似气候条件下,沿海渔业遭受重创,众多渔民船只受损。目前,渤海和黄海北部冰情相对较轻,但仍需保持警惕。海事部门应迅速通知海上作业船只驶入港口避风,以降低损失风险。

沿海各港口需采取预防措施,增强设施稳固性,保障货物安全。对于常在近海作业的渔民,应储备应急物资,并掌握海上避险技能。

地质灾害风险

1月期间,山西西部等部分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显著上升。这些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雨水和人类工程活动均可能触发地质灾害。例如,某地因连日降雨引发山体滑坡,导致山下居民遭受生命和财产损失。相关部门需对高风险区域进行细致排查,并对居住在风险区域的民众实施搬迁或提供安全防护指导。

在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必须暂停所有不合理的工程挖掘作业,以避免对地质环境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同时,有必要构建地质灾害预警机制,确保在发生危险时能够迅速向公众发出警报。

各部门协同应对策略

此次多部门会商影响深远,各部门针对各自负责的灾害类型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应急管理部负责统筹协调和指挥工作,自然资源部需运用专业能力对地质等灾害进行监测,水利部则需关注水利设施与洪涝灾害的关联。以过往灾害应对为例,各部门明确分工协作,显著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为此,各部门间需构建更为紧密的信息交流机制。

各相关部门需携手进行灾害相关研究和模拟训练,以增强应对灾害的实际操作技能。这不仅要求中央部门间的协作,还需地方相应机构与中央部门建立联系,形成自上而下的合力,共同应对灾害挑战。

民众的应对准备

公众应持续留意各地发布的灾害警报。这包括关注气象部门在微信公号或官方网站上的信息。比如,某些地区在灾害发生前,气象部门已发布预警,居民据此做好准备,显著降低了财产损失。同时,民众还需掌握灾害应对的基本知识,例如地震时的避难措施和火灾中的逃生技巧。

社区需开展灾害应急演练活动,以增强公众的整体应对水平。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儿童等易受影响的群体,社区及其家庭成员应提供更为详尽的灾害应对指导。

众多区域正遭受各种灾害威胁,对此,公众的预防观念是否达标?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此外,若您认为本文有益,敬请点赞并转发。